海洋文化是什麼?

根據師大國文系教授莊萬壽對海洋文化所做的研究定義,「海洋文化基本是隨人類海洋活動的能力,如利用船舶航海、探險、捕魚、戰爭等諸質量的提升而形成。海洋文化的特質是流動的、開放性的、多元性的、包涵性的,但它必須以外來文化加以發展為前提的。」

海洋文化VS.海島文化

海洋文化

基於以上論述,在過去我們了解的歷史當中,「海洋文化」的崛起與普及應該可以說是15~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,在這幾百年內,西方的葡萄牙、西班牙人開始進行對海洋的探險,透過一波波的海水與浪潮,將文化推送到世界各地,促成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,可以說是一種向外發展而出的過程。

這一點或許可以從迪士尼動畫《海洋奇緣》中看出一些端倪,他們不只是在海島周圍捕魚,而是會在島嶼之間進行航海活動、遷徙,成為現今我們所認知的太平洋島民散居在世界各地,即便是建構在同樣的海洋文化下,也可能發展出不同的樣貌。

▲波利尼西亞帆船出航。(圖/攝影者:Arley L., Flickr CC License)

 

海島文化

而「海島文化」不妨可以說是海洋文化中的一種形式,同樣是藉由人類與海洋互動而發展出來的文化,但是它會隨著每個海島的地理位置、環境與民族,發展成為一個定型,在某區域內經過數百、數千年,而成為當地特有的傳統與文化。

舉例來說,日本是全世界聞名的海島國家,因為四面環海,讓他們發展出絕無僅有的大和文化,在料理上有壽司,旅遊上有沖繩、石垣島做代表,更有滿滿與海相關的傳統祭典,像是沖繩的海炎季、東京的海洋節、海燈祭,都是他們以海島延伸發展出來的文化。

▲琉球海炎祭。(圖/Tripbaa趣吧!亞洲自由行專家)

那麼回過頭來看我們生長的海島-台灣呢?

 

海洋文化之於我們?

或許,可以依照時間分為兩種層面來看,對於早期的台灣而言,海洋文化確實造就了台灣的崛起與興盛,無論是從中國沿岸來的漢人,或是歐洲的西方人,都透過航海帶來了商業貿易、東西方文化交流,起承轉合了台灣舊有的漁業與商業活動,延伸與豐富了海洋文化的面貌。

但對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來說,海洋文化更像是一個對於歷史與文化的探索,真正貼近生活的還是「海島文化」,從基於生存目的的捕魚活動、海祭信仰、吃海鮮的美食文化,到海上的各種玩樂方式,都是我們親海的方式,都是屬於我們的一種海島文化。

而且從這些親海的過程中,人們漸漸發現我們不應該單方面從海洋獲取資源或享受,應該也要思考到海洋的永續與發展,以韓國濟州島潛水捕魚維生的海女為例,他們的商業效益當然無法與一般漁業相比,但這是海島居民找出與海洋共存的方式,讓海洋的資源能夠永續,而人們則發展出獨特的傳統文化,這才是「海島文化」真正應該具備的面貌。

 

海洋文化的了解與互動

有了這些粗淺的理解之後,我們希望大家對於「海洋」不再只有美麗、好玩,或者是一種難以親近的印象,而是回歸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「海島文化」這個原點去思考,海洋給予了我們什麼,島嶼上的人又能回饋什麼,以此來延伸我們與海洋之間的互動與文化。

航海

▲宜蘭烏石港帆船體驗。(圖/Tripbaa趣吧!亞洲自由行專家

航海聽起來或許是個需要專業技能的活動,但其實透過帆船、獨木舟、SUP這些無動力的海上活動,就能帶我們到海上去,了解台灣周圍海域的環境,體驗早期先民在海上漂泊、迎風前行的奮力感,感受海洋的廣闊與力量,更懂得如何與其相處。

捕魚

▲金山蹦火仔捕魚。(圖/Tripbaa趣吧!亞洲自由行專家

大海給予了人類豐富的漁獲與資源,而我們也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捕魚方式,但是一般人跟漁業很難有近距離的接觸,無從了解與想像那會是怎樣的場景,如果我們有機會參與這些傳統的漁業祭典,或許就能更了解漁人捕魚的方式,選擇吃哪些魚類對環境較好,也更能了解人的辛苦與故事,珍惜那一盤盤在我們眼前的鮮食。

海洋生態

除了人文互動之外,台灣的海島文化還包含了許多珍貴的動物與生態資源,透過專業的解說員的解說,不但能讓我們了解海洋生態,深刻體驗人與海洋生物之間的良性互動,更能在欣賞這些美麗生物與風景的同時,了解為何需要、以及如何珍惜他們,讓更多人能夠有機會與其共處。

 

海洋文化深入體驗

 

更多海洋文化旅遊攻略推薦

加入我們掌握最新資訊與優惠